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开展溺水事故、交通安全、欺凌与暴力等专项治理,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降低安全事故发生。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本报记者赵子超、李佳阳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水平逐年提升、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差距。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市坚持在义务教育上动真情,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减负控流等措施,严格执行学龄人口入(复)学通知制、进村入户动员制等制度,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标。每逢周末,学生们忙着排练、表演节目,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大吴村小学校长刘学良对学校的变化感受最深。每逢周末,学生们忙着排练、表演节目,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把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待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更重要的是用真心去对待他们。爱就是最重要的公平。省直管以来,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13市中保持前列,入围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80元提高到90元,城乡医保政府财政补助标准由420元提高到460元。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加快全国重点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保留村全部改造一遍,争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
以规划提水平。一定把执政为民放在首位。
古城区片全部开放,推动王灏庄园、中心南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14条街道提升和贯通工程通车,石家庄国际机场定州候机楼运营,推进京港澳高速拓宽、曲港高速等重大工程,开通定州至北京的高铁始发车,全市实现公交公营。推行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城管,加大对违章建筑、马路工厂、背街小巷、死角死面、城市出入口的综合治理,实现绿美亮净活畅目标。法制建设、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等领域平稳,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统计物价、妇女儿童、扶困助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打好企业治理攻坚战,推进重点污染源全封闭式管理,推进开发区环保管家项目,对重点企业、行业实施在线监测。围绕九大产业集群,逐项制定规划,落实具体项目,领导牵头,全民招商,量化目标,承责推进。推动全光网城市建设,实现主城区公共区域WIFI全覆盖。(七)铁腕治污,在环境改善上实现新突破。
着力创建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市、国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做强生产基础设施。以管理铸品质。
大力发扬有令即行、雷厉风行、身体力行的作风,始终保持一股激情、一股干劲、一股拼劲,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做到在难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于作为、敢于承担,在挑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抓落实。打好扬尘治理攻坚战,市区主次干道继续实行全天候洒水作业,严格落实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强化措施18条,大力推进节能绿色建筑、封闭建设等经验。
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基地,启动李亲顾和叮咛店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李亲顾残疾人托养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5.切实保障群众住房。谋划实施一批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促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制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6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7%。主攻方向是:突出增量提效,建设经济强市。(一)决战开发区,推进扩容晋级,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坚实平台。
推动创新驱动向高端迈进,以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0家。古城恢复列入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古州署、博物馆、开元寺等标志性工程开放。
第二医院新址、人民医院新建门诊医技楼、6个乡镇卫生院扩建竣工投用。作为新一届政府,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第九次党代会、市七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12239工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国百强,打造经济强市、美丽定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强化新动能,推进创新驱动,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以项目强功能。盯紧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录,跟进重大项目,主动敲门对接,各产业集群都要招纳2-3家精英企业。启动定州技师学院、定州二中新校区建设,实施10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扩建及维修改造项目,完成316所中小学宽带网络改造工程。集中开工58个项目,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落地。
积极争取地方专项债券、专项基金、置换债券和银行信贷授信,推行金融租赁、PPP合作等新的业态。10.均衡发展教育事业。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391元、13298元,分别是2011年的2.1倍和1.8倍。强力打造一流政商环境。
发展高端设施蔬菜3万亩,天津创世研繁扩一体化项目投产,加快食品工业园等建设进度。全年实施超亿元项目71个,年度完成投资69.4亿元,占任务的128%。
提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长安轻型车研发中心、武大节能环保研究院等科技联盟建成投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4家。集中优质资源,做大做强城投集团。市七次党代会确定12239工程,规划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大力繁荣第三产业,旅游接待量、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0%和21%,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深化企业、财税、商事、价格、农村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放管服工作,激发市域经济活力,每年新增市场主体300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这些是必保目标,我们将自我加压,力争更好更高。建成省级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5.11个百分点。